茶缘 -z6尊龙旗舰

◇一秋

发布时间:2017年02月03日
来源:天门网
打印:
字体:

  我喜欢喝茶,每每口干舌燥时,喝上一口热茶,一身倦怠都会悄然消遁。在我的记忆中,有些茶闻轶事一直忘不了。搜索记忆,最初见到的茶,恐怕是爷爷每天早晨必喝的紫砂壶泡的茶。我一闻到茶香,就知道爷爷起床了。怯生生地跑到爷爷跟前,瞟上一眼紫砂壶,总要凑上去喝几口。 
  爷爷喝茶很讲究,泡茶用的水,一定要大七石缸里的“天落水”,静沉一段日子,取其清澄去其杂淀。茶叶也要精挑细选,去粗取精,茶壶也是非紫砂莫属。那只壶身已油光发亮的“大亨”壶,不知道已经用了多久。也怪,这壶泡出来的茶就是香醇。 
  中国的茶道反映的是人与茶的关系,由口腹之欲向精神生活的飞跃。 
  中国茶道的流派基于“雅俗共赏”的性质而形成四大派别:贵族茶道生发于“茶之品”,由贡茶衍生而成,旨在夸示富贵;雅士茶道生发于“茶之韵”,创立者是古代的“士”,他们制茶、煮茶、品茶、咏茶、写茶,培养起精细感觉,得茶之神韵;禅宗茶道生发于“茶之德”,旨在参禅悟道,僧人饮茶利于丛林修持;世俗茶道生发于“茶之味”,即口腹之欲,茶是雅物,亦是俗物,进入世俗社会后,重得人间烟火气。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我在浙江江山某部队当兵。每年开春,部队都要派战士去为当地的国营茶场采摘新茶,我常常报名出公差,目的是想去看看经过严冬复苏了的茶园,尝一尝新茶泡出来的香茗。位于浙闽交界处的江山市仙霞岭化龙溪两侧,林木茂盛,溪水环绕,浓雾弥漫,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土壤肥沃,是古今名茶“江山绿牡丹”的盛产地。这名茶“江山绿牡丹”别称“仙霞化龙”。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曾赋《谢赠仙霞山茶》诗一首:“禅窗丽午景,蜀静出冰雪。座客皆可人,鼎器手自洁。金钗候汤眼,鱼蟹亦应快。遂令色香味,一日备三绝。报君不虚授,知我非轻啜。”品泉大师东坡先生这首诗说明,仙霞山茶在宋代元佑年间(1086—1094)已是“色、香、味”俱佳的“三绝”珍茗了。 
  当地茶农有采嫩叶的习惯,一般于清明前后采摘初展芽叶,经摊放、炒青、轻揉、理条、复揉、初烘、复烘等工序精制而成。你看这茶:条索形状自然,白毫显露;色泽翠绿诱人,香气清高;滋味鲜嫩爽口,汤色碧绿清澈,芽叶朵朵分明,叶色嫩绿明亮。 
  有一年去滇西,那里多山的地形对栽种茶树倒是最理想的了,浓雾缭绕处,常常就是令人神往的茶园。山民们个个热情好客,对爬山涉水远道而来的客人,他们常常会敬你一盅喷香的烤茶,让你记住大山的情谊,山民的厚爱。滇西山区天寒地冻,家家户户正屋中央常年烧着一塘柴火,火塘中央支着个铁三脚架或三块石头上,常常炖着一把被烟熏火燎得黑亮黑亮的铜壶,壶中的泉水吱吱地冒着水蒸气。主人往往先涮净茶罐,用微火烘干,然后投入一撮茶叶,手执罐耳在火上来回烘烤,反复颠动,不使烤焦;当茶叶发黄发胀时,主人另一只手提起铜壶,将滚水冲入罐内,顿时罐中吱吱作响,缕缕乳黄色的蒸汽升腾起来,空气中立刻弥漫着一种既湿润又甘醇的烤茶芬芳;又一眨眼,主人完成了放壶、取盅、端罐、将溅着茶叶末子冒着茶褐色泡泡的茶汤点滴不漏地斟入茶盅的全过程。接着将茶端到你的面前,一句温馨的话语飘过来:“请茶,趁热。” 
  在滇南西双版纳,有一种生长于澜沧江西岸丘陵地带的茶叶叫“普洱茶”,这种经过特殊工艺制作而成的普洱茶,香味浓郁,汤黄明亮,香气清幽,滋味醇厚,具有特殊的陈香气,据说这种茶叶非常耐储藏,以越陈越香著称,适宜烹用泡饮,解渴提神。那年去西双版纳采风,在傣家竹楼里,足足享用了十几天,给我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傣家老人告诉我:云南普洱茶历史悠久,名重天下。是的,阮福著《普洱茶记》称:“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云。” 
  茶缘结人缘。茶中有道,以茶行道,这也许就是茶文化的象征。

扫描二维码
在您的设备上浏览本页

网站简介广告服务标识说明z6尊龙旗舰的联系方式法律声明建议投诉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