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帆竞渡楚天阔 看我中部势如虹 -z6尊龙旗舰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赵莎莎 刘郸
今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开始举行,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五次考察湖北并参加全国人大湖北代表团审议,赋予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的重大使命。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新时代最大的政治。
湖北,如何勇担时代使命,在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中作出贡献?
牢记嘱托,立足省情,奋进中的湖北响亮作答:
明确支点建设的“五个功能定位”,围绕“五个以”的实践体系框架、“五个一”的省级发展调控机制,重点把握“五个关系”“三个统筹”,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
看荆楚大地,支点建设迈上新台阶,中国式现代化展现蓬勃生机。
治荆楚必先治水。
在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中,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统筹推进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位居湖北“五个以”实践体系之首。
鸟瞰武汉三镇,碧水蓝天极目楚天舒。(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皓 摄)
水的问题,表象在江河湖库,根子在流域。做好湖北各项工作,必须从解决好水的问题入手。
2023年,湖北“新春第一会”上,印发了《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同年8月,《湖北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工作推进方案》公布。
下好全省“一盘棋”,推动协同发展——
在“面”上
将全省划分为3个一级流域和16个二级流域片区,确定流域综合治理的底图单元。
在“线”上
在荆州、荆门、咸宁、十堰、恩施等5个市州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探索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
在“点”上
推动重点地区绿色低碳发展,编制三峡(坝区)统筹发展与安全综合试验区规划纲要和丹江口库区绿色可持续发展先行区规划纲要。
团风县牛车河流域波光粼粼,美如画卷,当地以流域综合治理为载体,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薛婷 摄)
如今,“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推进四化同步发展”的湖北新发展观,绿动荆楚,焕新三江千湖。
“长江的微笑”回来了——
在不断加强的生态保护与修复中,江豚种群数量回升至1249头,“水清岸绿、江豚逐浪”的美景成为常态。
夕阳下,一群可爱江豚在长江宜昌城区江段葛洲坝下游大江航道水域追逐嬉戏。(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曙松 摄)
“武当山”水走向全国——
依托一库净水,十堰打出“武当山”中高端饮用水品牌,将“中国好水”卖向全国。
4月1日,丹江口武当山水饮料公司员工在加紧生产武当山水产品。(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田悦 通讯员顾珊 张斌 摄)
清江鱼“游”出另一片天——
清江鲟鱼开启“上岸之路”,每天有超过1万罐鱼子酱,从宜都发往全国乃至欧美和中东的米其林餐厅。
2月27日,宜都市高坝洲镇的清江(宜都)鲟鱼谷养殖基地,重达上百公斤的鲟鱼正在池中欢畅游弋。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曙松 通讯员 黎文来 摄)
江河安澜、山川灵秀,协调有序、美丽宜居……
湖北正用流域综合治理之“笔”,绘就生态宜居荆楚新画卷,护一江碧水永续东流。
供应链,经济发展的大动脉。
产业强则湖北强,湖北强则中部强。
审视湖北,产业基础厚实,但产业偏中低端,产业链韧性不强,在积极融入和支撑新发展格局中具有潜力和空间。
俯瞰产业聚集的光谷广场。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魏铼 通讯员 张璨龙 摄)
如何以“链”破局,以强大的供应链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立足国家所需、湖北所能、未来所向,省委、省政府以供应链体系建设为抓手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年多来,供应链体系建设从思维到实践、从构想到落地,供应链平台从无到有、从1到n……
1月21日,鄂州花湖机场“鄂州⇋莫斯科”全货运航线正式开通。(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薛婷 通讯员 刘小进 何旭峰 摄)
供应链平台应运而生——
组建楚象、国控、长江汽车、长江船舶、华纺链、磷化工、九州医药等供应链平台企业,加速打通产业发展堵点、难点。
供应链模式从“学”到“创”——
从全盘引进到自主实践,“湖北模式”不断突破。
工作人员正在监测湖北科创供应链天网平台的企业供求信息实时数据。(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魏铼 摄)
供应链平台从“点”到“面”——
由大宗商品到纺织、汽车、医药、磷化工……全面铺开。
供应链功能从“一”到“多”——
供应链贸易、物流、金融、信息、科创……持续上新。
位于光谷的武汉中关村中试实验室半电波暗室。(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魏铼 摄)
今日之湖北,从来没有离万亿产业如此之近。
光芯屏端网、汽车制造与服务、大健康三大产业今年有望达万亿,18个产业超千亿,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达到4个、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达到16个,均居全国前列。
今日之湖北,一条条供应链拔节生长,汇成一条条产业共赢链,推动湖北产业向新而行,以质致远。
新型城镇化,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和动力。
以人为核心,湖北探索以城镇和产业“双集中”发展为切入点推动新型城镇化。
5月16日,鸟瞰花山生态新城,一座“绿色样板城”正悄然崛起。(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朱熙勇 摄)
大城市主导——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加快建设以武汉、襄阳、宜昌为中心的三大都市圈,增强中心城市及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
湖北三大都市圈示意图(来源:湖北发布)
2023年,武汉都市圈、襄阳都市圈、宜荆荆都市圈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到69.4%、64.2%、61.3%,同比分别提高0.7个、1.0个、0.9个百分点,人口聚集能力持续提升。
三大都市圈,组成一把巨大的扇子,舞动湖北城镇空间由点轴式向扇面式发展。
连接武汉和鄂州的短咀里湖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薛婷 摄)
县城接棒——
湖北实施强县工程,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就地城镇化和以县域为单元的城乡统筹发展。
2023年的一组数据,振奋人心:
全省64个县市新增城镇常住人口30.5万人,城镇化率提高1.1个百分点,增幅为近三年新高。
县域省级开发区规上工业产值占县域工业总产值近七成,规模过百亿元的县域产业集群增至40个。
湖北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增长至65.47%,居中部第一;全国百强县增至8个,居全国第四。
人口与产业双向奔赴,城镇竞风流。
四化同步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发展到目前水平用了二百多年时间。我们要后来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来,决定了我国发展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过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叠加发展的。
黄石下陆区,员工在朗天药业(湖北)有限公司调试智能化生产线。(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薛婷 摄)
今年4月,“以信息化赋能推进四化同步发展”写入湖北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公报。
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陈莉莉认为,“信息化如同一枚神奇的开关,触动它即可引领节奏、鼓动节拍,让四化在时间上同步演进、空间上一体布局、功能上耦合叠加。”
4月1日,武汉岚图数字化总装车间。(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任勇 摄)
180秒,一台东风岚图汽车下线。新型工业化,让工业生产更高效率、更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400p,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算力,相当于20万台高性能电脑的算力总和。信息化,引领产业和社会变革。
2023年6月5日,武汉超算中心机房,技术人员在巡控服务器机房。(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魏铼 摄)
4.3万人,湖北近年来引回“阳新鞋匠”的人数。城镇化,让农民在向市民转变中既留得住乡愁,也嗅得到烟火。
5万台,装备“北斗心”的湖北农机数量的总和。农业现代化滋养荆楚,筑牢立国之本……
今日之湖北,四化同步步履坚实。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为核心,打开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新时代社会治理新格局。
一座桥,见证“群众说了算”的公信力——
麻城市阎家河镇石桥垸村,“连心桥”从高拱坡改为低拱坡,桥面从台阶改为缓坡……按村民意愿,设计一改再改,开会不下6次。降的是拱度,去的是台阶,连的是民心。
昔日贫困村——麻城市石桥垸村旧貌换新颜,蝶变为全国“共同缔造”试点示范村。(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薛婷 摄)
一个场地,彰显从“我干你看”到“一起干”的凝聚力——
红安县七里坪镇柏林寺村,广场舞场地改造,10多场塆组会,23户群众家家参与,村民主动投工投劳,短短1个月建起“思源亭”,花费比正常预算节省近五分之一。群众参与,干部引导,彻底颠覆了传统的政府大包大揽的做法。
红安县柏林寺村休闲广场上,跳广场舞和纳凉健身的村民。(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朱熙勇 摄)
一位“邻里长”,展现治理单元越来越细化的温度——
武汉市武昌区,按照楼上楼下、左邻右舍10到20户标准,划分出2.5万余个“小邻里”,创新打造“组邻为里、精细网格”的治理体系,发动党员群众骨干等担任“邻里长”,打通基层治理的“毛细血管”。
2023年9月26日,武汉市江汉区常青街道扬子社区53名“邻里长”正式上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倩倩 摄)
从“办实事”,到“解难题”,再到“强善治”,荆楚儿女的幸福生活不断升级。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冀望未来,大道宽广
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
进军的号角声正召唤着荆楚儿女
在大有可为的时代奋发有为!
以更富激情的跨越冲刺向前!
策划:周芳
视觉编排:李雪茹
统筹:陈会君
审核:张磊
责任编辑:刘郸
扫描二维码
在您的设备上浏览本页